当前位置:

关于武胜县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25-03-14 来源:武胜县财政局 点击量 : 字号: [ ]
分享:

关于武胜县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5年2月27日

在武胜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武胜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武胜县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县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中心工作目标,坚持“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思路,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以赴落实加力提效的积极财政政策,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财政运行总体平稳,预算执行整体较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

全力组织收入2024年,全县各部门依法依规全力组织收入,进一步增强政府性资产资源的盘活力度,积极应对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挑战,全力稳定收入大盘。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1198万元,增长4.02%,完成年初预算的97.18%。其中:税收收入56004万元,非税收入75194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308923万元、债务转贷收入38506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3423万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224万元、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17023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8365万元,收入总量为527662万元。

严控一般支出。面对日益凸显的收支不平衡问题,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要求,加强财政资源的统筹规划,优化支出结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8510万元,增长6.48%。加上解上级支出18539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600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1809万元,支出总量为514858万元。收入总量减支出总量,年终结余12804万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12804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4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86515万元,增长1.6%,完成年初预算的100.06%。加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收入39452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81620万元、上年结转收入3899万元,收入总量为411486万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01825万元,加债务还本支出59650万元,调出资金17023万元,支出总量为378498万元。收入总量减支出总量,年终结余32988万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32988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94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加上年结转收入28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收入26万元,收入总量为648万元。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424万元,加调出资金224万元,支出总量为648万元。收入总量等于支出总量,年终无结余。  

(四)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24年,全县政府债务限额1109334万元,政府债务余额1048287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340569万元,专项债务余额707718万元。2024年争取地方政府新增债券169806万元,其中:一般债券22506万元,专项债券147300万元。政府债务余额控制在政府债务限额以内,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全县财政收支执行及平衡情况尚在决算批复期间,待省财政厅决算批复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届时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2024年财政重点工作及执行人大决议情况

2024年,财政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决策部署,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严格落实县人大预算决议和审查意见要求,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续全面实施减税降费退税缓税政策,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加强重点领域保障,全力做好收入组织、支出保障、风险防范、财政改革等各项工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奋力稳住经济大盘

一是千方百计挖潜增收。强力督导抓税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调动税务部门积极性。同时持续常态抓非税,每月召开调度会议,强化激励约束,传导压力激发动力。2024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1198万元,增长4.02%,其中税收56004万元,非税收入75194万元。二是全力以赴向上争取聚焦稳定经济、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方面资金,每月至少一次赴财政厅汇报工作、争取支持。同时硬化各单位目标任务、优化考核方式、强化结果运用,督促各级各部门全力上争外引。全年共争取到位转移支付资金348401万元,同比增加42225万元、增长13.79%。争取地方政府新增债券资金169806万元,其中:一般债券22506万元,专项债券147300万元。三是多措并举加强项目融资。组建工作专班,常态化对接农发行、中国银行、四川银行等金融机构,成功引进四川银行在武胜开设支行。2024年全年新获批融资项目4个、融资金额7.7亿元,到位资金7.38亿元。

(二)加大资源统筹力度,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投入3500余万元,成功引进柚香谷年产30万吨香柚饮料及食品深加工基地项目,预计投产后年产值30亿元、税收3亿元。投入5000余万元,实现占地500亩天然气净化厂项目签约武胜。两项重大项目为武胜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保障投入39717万元,重点保障G75兰海高速武胜北互通、G350广武快速通道、利泽航运枢纽等项目,增强全县交通基础设施通达性和支撑性。投入11.5亿元加大对沿口古镇改造项目、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地区形象、完善城市功能。投入3712万元,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争创美丽四川建设先行试点县,分步实施长滩寺河街子段、兴隆河万隆段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投入2.28亿元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振奋市场信心

一是落实减税降费“组合拳”。贯彻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延续执行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做到“应享尽享、应退尽退”。2024年,新增减税降费11489万元。二是打好助企纾困“主动仗”。推进“政银企”新型合作机制,为341家企业及“三农”主体提供担保贷款8479万元。大力实施“互联网+政府采购”行动,建成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管理系统,实现供应商“零跑路”“零成本”;落实中小微企业预留采购份额政策,全县政府采购完成限额以上项目557个,其中:中小微企业中标金额20998万元,占比75.44%。三是打造企业发展“新引擎”。兑现企业发展专项奖补资金587.3万元,持续优化产业扶持政策、行业带动政策、科技创新奖补政策。投入18382万元,支持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改造、产业升级、扩能扩产等项目建设,助力企业持续发展,激发民营企业活力。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一是教育文化保障有“力度”投入99237万元,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职等各个教育阶段的补助减免政策和生均公用经费保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改善办学条件,做到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二是卫生医疗保障有“厚度”投入卫生健康经费42165万元,围绕纵深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改革和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均质化建设目标,支持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武胜县第二人民医院建设,推动基层医疗队伍和远程医疗数字化建设;强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公共卫生保障服务水平。三是基本民生保障有“温度”投入社会保障经费59456万元,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城乡低保、临时救助、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等政策。落实就业补助资金4560万元,用于职业培训、社会保险补贴、就业创业服务补助、公益性岗位补贴、就业困难人员帮扶、重点群体就业支持等。四是公共文化建设有“广度”投入公共文化建设经费2802万元,支持文物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育健康事业及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五是惠农惠民建设有“深度”。持续完善“五个全域”工程。在全域供水方面,聚焦农村供水薄弱环节,持续实施农村供水设施提档升级,打造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全链条工程保障体系。紧抓全域灌溉相关项目,完成水库现代化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及武胜支渠工程建设任务;在全域公交方面,加快开行更多城乡公交线路,实现具备条件行政村公交全覆盖;持续推进全域优质供电和技改扩能;在全域供气方面,加快建设县全域供气保障工程项目,逐步统一供气体系。

)严肃财经纪律,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一是全力兜牢“三保”底线保调压延优支出,严格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 要求,勤俭办一切事业;深入开展低效无效、闲置沉淀、预算结余 “三项清理 ” ;从严从紧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常态化做好“三保”运行监测,确保足额预算、按时兑现。2024年全县“三保”支出21.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的45.03%。二是守住债务安全底线建立专项债券偿债计划,及时足额偿还到期债务本息,制定隐性债务化解方案,每年足额完成当年化解计划。制定融资平台债务化解及压降计划,建立融资平台债务统计监测工作机制,积极推动金融支持化债政策落地落实,2024年全县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三是积极防范金融风险。开展地方金融组织全面风险排查检查,清理“失联”“空壳”融资担保公司,加强金融风险源头管控,开展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强化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全力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化解不良贷款。四是推进财会监督常态化聚焦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政府“过紧日子”、加强“三保”保障、规范国库管理等领域,扎实开展严肃财经纪律专项整治,全覆盖对全县198个一级预算单位进行预决算公开审查,联合开展严肃财经纪律专项检查,随机抽取28个预算单位并对“三公”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保障财政资金使用合规。

)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一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严格审核绩效目标科学合理性和细化量化度;对预算金额较大且执行率较低的项目实施重点监控;组织预算单位开展全覆盖自评,围绕重大政策、民生领域资金,选取5个部门整体、9个政策(项目)共42417万元资金实施重点评价,形成反馈问题、落实整改、提升绩效的良性循环。二是深化财政电子信息化改革推行“电子缴款+电子票据+电子缴库”,实现非税收缴全流程和票据全生命周期电子化管理闭环;积极推广四川省政府采购一体化平台,实现采购活动从预算到支付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推动全县政府采购管理和服务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2024年完成政府采购项目557个,实现采购预算31245万元,实际采购27832万元,节约采购资金3413万元,节支率10.92%。三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国资国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盘活工作,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和县属国有企业闲置、低效资产进行全面摸底排查;通过公开出售、公开招租、以租代售等方式依法分类处置,最大限度实现国有资产价值最大化。四是强化项目评审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评审职能作用,将武胜县城市主干排水廊道(拱涵段)整治项目、武胜县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等重大项目、民生项目作为评审重点,全年完成评审项目303个,送审金额251746万元,审定金额226027万元,审减金额25719万元,审减率10.21%,着力节约政府投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财政重点投入数据,部分项目存在归类口径交叉的情况。

各位代表,2024年,全县财政在坚决落实人大审查意见、依法履行财政工作职责的基础上,主动接受人大代表监督,持续改进服务方式,积极办理县人大代表建议7件,办结率100%、满意率100%,并认真吸纳代表意见,不断提升依法理财、为民理财的能力。

2024年全县财政总体平稳运行,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较好进展,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财政增收缺乏有力支撑;财政支出结构仍需优化,绩效管理有待加强;收支矛盾突出,财政平衡面临较大挑战;债务风险不容忽视,隐性债务化解压力较大。我们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认真听取各位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积极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三、2025年预算草案

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编制好2025年预算,做好各项财政工作意义重大。2025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2025年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积极稳妥、统筹衔接,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管理科学、提升绩效,严控风险、兜牢底线。按照编制全口径预算的原则,财政收支预算拟安排如下。

(一)一般公共预算

2025年,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137757万元,增长5%。加返还性收入7367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83334万元,调入资金47203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2804万元,收入总计388465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67008万元,加上解支出1856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2897万元,支出总计388465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5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80000万元,上年结转收入32988万元,收入总计为212988万元。

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165077万元,调出资金47009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902万元,支出总计212988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5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642万元,其中:光明集团600万元、工投公司27万元、天禾粮油公司10万元、嘉浩运业公司5万元。收入总量为642万元。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计448万元,其中:光明集团投入全域供水、污水管网升级改造支出420万元、工投公司合武共建产业园建设支出18万元、天禾粮油公司粮食储备费息支出7万元、嘉浩运业投入全域公交相关建设支出3万元。加调出资金194万元,支出总量为642万元。

四、2025年财政重点工作

2025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将更加有力地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按照上述安排,我们将紧紧围绕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在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组织落实好本次人民代表大会的审查意见和相关决议决定,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强化使命担当,忠实履行职责,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聚财有方,着力推动经济稳中求进。一是凝聚征管合力。持续构建“党政领导、财税主责、部门合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税费精诚共治新格局,推进数据共享、执法联动、协同征管,紧盯重点行业、企业、项目,动态调整收入组织策略,扩大税源增量,稳抓税源存量,聚力推动非税收入“合规收缴”“颗粒归仓”,千方百计做大财政“蛋糕”。二是夯实财源基石。积极培植地方税源,在广开财源上取得新突破,充分利用武胜毗邻重庆都市圈的地理优势,抓好企业市场培育工程,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财源培育,大力引进产品附加值高、增值空间大的优强企业,形成一批龙头支柱产业和税源,着力稳定税源基础,减少对一次性税收的依赖,实现财政收入总量和质量“双提升”。三是高效盘活资产。按照“能用则用,可租可售,能融则融”原则,灵活运用“用、售、租、融”四种方式,创新盘活存量资产,通过高效利用、有序处置、有偿使用、积极融资等渠道,多方式盘活处置国有资产,充分发挥各类国有资产的最大效益,促进财政增收、资产增值。四是强化财政统筹。加大争资争项力度,围绕省级政府投资基金投向,积极争取中央、省级预算内资金、部门专项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支持。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严控行政事业单位开支,全面盘活各类存量资金,多渠道筹集资金。

(二)围绕用财有道,全力支持民生重点工程。一是强化“三保”保障。按照中央、省委保障“三保”支出标准算账共需21.4亿元,已全额纳入预算安排。持续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优化支出结构,坚持“三保”支出在预算安排中的优先地位,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把牢预算管理、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关口,削减和取消低效无效支出,把更多的资金用于“三保”保障。二是突出重点民生保障。积极统筹各类资金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确保“两个只增不减”目标,支持各学段教育工作补短板、强弱项,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加快补齐医疗短板,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障能力,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高龄补贴、残疾人补贴、临时救助等各项保障政策,做到精准施保、精准救助;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力度,高质量推进就业创业工程。三是加大重点领域保障。树牢“工业为先,项目为王,效益为本”导向,加大财政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力度,全力推进百亿园区建设;充分发挥财政投融资作用,精准谋划项目,积极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落实;加大财政涉农资金统筹力度,重点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乡村振兴底子薄弱的村倾斜;持续支持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粮食耕地安全,着力巩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围绕基金政策导向,积极开展争资争项,力争让更多项目进入基金盘子。

(三)围绕理财有效,全力提升财政治理水平。一是强化零基预算管理。严格按照“过紧日子”要求,不断完善财政支出分类保障机制,明确具体分类保障措施。完善专项资金审批流程,对专项资金预算编制、追加、执行、绩效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增强预算安排的精准性。开展“三保”运行动态监测,将“三保”政策范围及保障标准嵌入预算管理流程,切实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二是纵深推进绩效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全面深入开展项目绩效目标编审、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评价工作,强化监控和评价结果的运用,构建起事前、事中、事后预算绩效精准控制闭环系统,不断推动财政管理工作提质增效。三是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严格履行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评估程序,建立健全预算评审机制,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秉承“不唯增、不唯减、只唯实”评审理念,严控政府投资项目“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现象发生,切实节约财政资金,扎紧“钱袋子”。四是纵深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提高思想认识,全面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企改革深化行动的决策部署,以提升发展质量效益效率为主线,破解企业核心问题,推动国有企业提质增效。重塑结构,优化布局,突出主营业务,提升业务竞争力;采取内部纪检、巡视巡察、审计、法律、财务等监督措施,坚决防范风险,确保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

(四)围绕管财有法,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一是积极防控政府债务风险。严格落实政府债务管理要求,压实化债主体责任。紧盯每月到期债务,有计划、分步骤地制定到期债务化解措施,确保依法合规化债。积极与金融机构协商谈判,优化债务期限和结构,多举措筹集资金化解存量债务。加强债务动态监控和舆情监测,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债务风险底线。二是加强涉农资金监管。加大财政涉农资金专项治理力度,及时、准确、全面掌握财政衔接资金和各类财政涉农资金使用绩效情况,进一步提高各部门财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财政涉农资金使用绩效,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三是强化财会监管职能。强化财政部门主责监督,主动与纪检、审计、税务等部门横向协作,变“单兵作战”为“协同出击”;加大对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重点民生项目监督检查力度,切实维护财经纪律;加大对乡镇财政及村级财务监管力度,着力防范风险、堵塞漏洞。

各位代表,顺利完成2025年预算目标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认真落实本次大会决议,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开拓进取的毅力,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面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胜实践新篇章!

2025年政府预算公开1742193485197.zip 

 

 

 

 

上一篇 :
下一篇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