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县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
第十二次会议文件
武胜县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2023年7月27日在武胜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武胜县审计局局长蒋鹏程
各位常委会组成人员: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2022年度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县审计局依法审计了2022年度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表明:全县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省、市、县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县十八届人大会议有关决议,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在团结拼搏中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财政收支保持稳定增长。面对新冠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县齐心协力争资金、跑项目、抓政策,对上争取创历史新高,为我县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
——重点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着力提高兜底保障水平。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3.5万人,发放保障资金1.3亿元。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促进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819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
——财政风险水平总体可控。完善“1+N”风险防控机制,抓实风险预警监测和防范化解。扎实开展“6+4”财经秩序专项治理,筑牢财政资金安全防线。坚持“三保”优先序列,加强财政运行监测,牢牢兜住“三保”底线。
——审计整改工作有序推进。坚持把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审计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放在同等位置,高位谋划、高频调度、高压推动,审计整改工作取得新成效。健全审计整改机制,推动审计整改关口前置,开展审计整改“清零行动”,相关部门单位认真落实整改责任。
一、县本级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了县财政局具体组织县本级预算执行、决算草案编制、财政资源统筹情况。
审计结果表明,县财政局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实行全口径预算,强化财政资源统筹,保障重点支出需要,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和向上争取,保证预算支出任务的完成,预算编报、预算执行及财政资金管理逐渐规范。但审计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财政资源统筹仍需向纵深推进。近年来,按照中央要求,县财政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但此次审计发现,财政资源统筹还有待挖深挖细。
1.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未入库。4所学校小卖部承包金等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未及时上缴国家金库。审计指出后,4所学校已将租金全部缴纳入库。
2.财政收入质量不高。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和非税收入的比重为52.82:47.18,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和非税收入的比重为63.32:36.68,2022年税收占比较上年明显下降,财政收入质量不高。
(二)县级财政支出分配投向和使用效果不够精准优化。
1.部分支出管理有待加强。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中未具体细化,而是纳入预算切块资金管理。
2.预算绩效管理存在薄弱环节。2022年,24个单位55个项目,预算执行率低于70%。
3.部分预算支出长期挂账。截至2022年底存量暂付款仍未达到化解进度要求。存量暂付款占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之和的18.39%,存量暂付款清理消化目标任务完成难度较大。
(三)部分财政基础工作不扎实。
1.国库库款保障水平低。2022年,国库库款保障水平过低。
2.银行账户管理不到位。2022年,县财政局有5个财政零余额账户常年处于未使用状态,未及时按账户性质、设立依据等进行清理、撤并和销户处理。
(四)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有待加强。根据省审计厅统一的审计工作方案,对我县预算内基本建设专项资金、外经贸发展奖补资金等进行了专项审计,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预算内基本建设专项资金方面。
(1)资金拨付、使用不规范。截至2022年底和2023年4月底,有3个项目资金2859.65万元、1626.02万元未使用。
(2)项目推进缓慢,未及时发挥资金使用绩效。截至2023年4月底,2020年至2021年中央补助资金安排的项目中,3个项目推进缓慢、涉及补助资金7300万元。
2.外经贸发展奖补资金方面。
(1)违规制定与进出口实绩挂钩的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2022年,县商务局、县财政局制定了关于2021年度市级商务资金分配方案的实施细则,明确按照出口1美元补贴0.018元人民币的标准进行资金的分配,将货物进出口额作为分配因素之一。该分配方案违反了上级关于出口实绩不能与资金分配挂钩的规定。
(2)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绩效不高。为提高本地进出口额,县商务局、县财政局采取每完成货物进出口额1美元即补助人民币0.015元、0.018元的形式向企业安排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其中有2家企业在当地无实际经营活动和无纳税申报,仅在当地报关形成进出口额数据。
二、县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2022年,审计的2个部门共收到财政预算拨款1724.39万元,发现的问题主要是:预算支出管理不严格,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仍有发生。
(一)预算支出管理不严格。1个单位的一般性支出未做到严格控制,不减反增。
(二)超预算使用财政资金。1个单位预算支出管理不严格、支出指标超过批复预算,涉及金额4.43万元。
(三)部门预算收入编制不完整,决算编报基础工作不到位等问题依然存在。2个单位预算收入编制不完整,账面收入、支出与决算报表不符。
(四)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及实施细则不到位。2个单位存在公务接待支出不合规,涉及金额2.75万元。
(五)往来款清理不及时。1个单位未及时清理往来款,核算不规范,涉及金额54.56万元。
(六)会计核算不准确。1个单位未及时冲销职工住房公积金科目,涉及金额17.12万元。
(七)未按文件规定发放企业用电补贴。1个单位超出国家补贴标准对企业进行用电补贴;超补贴限额支付用电补贴。
三、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和重点民生资金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政策落实、就业和医疗等2项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一)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审计情况。审计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审计结果表明,县相关部门较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清洁乡村、厕所革命、农村污水治理、乡村风貌改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落实政策不到位、项目目标任务未完成、管护机制未建立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1.农村“厕所革命”方面。(1)审核把关不严,重复补助农村“厕所革命”项目,涉及10户、金额2.5万元。(2)“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奖补资金管理不到位,资金闲置在乡镇70.22万元。(3)未按规定将农户改厕使用效果纳入改厕验收内容。(4)厕改台账不完整,未能实现“建档立卡逐个销号”管理。(5)验收把关不严,向不合格厕改项目发放奖补资金,涉及11户,金额2.61万元。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1)未完全按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标内容完成任务。有6个村6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未完成。(2)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规划建设不合理或管护不到位,存在污染隐患。一是规划建设不合理。二是污水管道安装建设不合理,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三是污水处理设施后期管护不到位。(3)项目资金闲置,涉及金额274.72万元。(4)项目建设任务和验收工作未及时完成。
3.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因部分乡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不力,存在环境安全隐患、未按要求规范城乡垃圾处理问题。(1)生活垃圾转运处理不到位,存在环境安全隐患。部分镇村生活垃圾转运不及时、保洁不到位等现象,导致周边环境污染。(2)部分乡镇未按要求规范城乡垃圾处理。部分镇村未实现垃圾的统一清运,没有配备符合要求的清运车辆。
4.面源污染治理方面。(1)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不力。一是规模养殖管控不到位,存在未批先建、超规模建设或养殖。二是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监管不到位,存在农户焚烧秸秆的现象。三是农药、农膜污染源销售和回收管理有待加强。四是沼液运输车管理不规范。五是未科学划定、核定畜禽养殖禁养区边界。(2)项目建设缓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实施进度缓慢。(3)资金使用不规范。一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资金未及时上缴财政,涉及金额35万元。二是财政资金未发挥“药引子”作用。采用财政资金投入100%的方式建设田间沼液贮存池和田间沼液输送管网,未“撬动”社会资金投入。三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奖补资金报账审核把关不严。
5.村容村貌提升方面。未及时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二)重点民生资金审计情况。
1.促进就业资金审计情况。重点审计了县促进就业资金。发现的主要问题:(1)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方面。向不符合条件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待遇。(2)就业重大政策贯彻落实方面。一是县就业服务管理局2021年和2022年未制定城镇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二是违规将已实现就业的9人认定就业困难人员,并发放补贴。三是违规发放职业培训补贴8.45万元。四是部分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截留稳岗返还资金。
2.医疗收费和采购等情况专项审计情况。对县属2家医疗机构近3年的医疗收费和采购等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审计结果表明,相关医院积极贯彻落实四川省药械采购平台采购制度,药品基本实现全品种全类别平台采购,不断加强设备投入。但是,还存在部分医疗收费违规、药械采购管理不规范、医疗信息安全风险隐患等方面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纠正。
(1)医疗收费方面。2家医院均存在以下7个方面的问题。①部分项目重复收费,涉及金额71.99万元。②自立项目违规收取医疗费用,涉及金额6.85万元。③部分项目多计医疗服务项目费用,涉及金额4.72万元。④部分项目超标准收取医疗服务项目费用,涉及金额5.04万元。⑤串换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涉及金额258.85万元。⑥部分项目扩大范围收费,涉及金额39.77万元。⑦部分检查项目打捆收费,涉及金额106.53万元。
(2)药械采购方面。①采购制度执行不严格、管理不到位、不规范。一是2家医院药械采购制度执行不严格。二是1家医院部分医用耗材采购管理不到位。配送合同已失效但仍在供货。采用续签合同方式继续供货。三是1家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不规范。四是1家医院违反院内采购规定未随机抽取评审专家。②违规采购。一是1家医院违反采购相关管理规定,部分耗材临时采购未经审批,未按规定程序执行。二是1家医院与供货商共建实验室,捆绑采购试剂,且超合同限额采购。三是1家医院以采购维保方式,规避设备采购招标程序。四是1家医院违反规定自行指定药械配送企业。五是1家医院违反规定接受供应商免费投放、以利润分成方式投放设备,直接指定试剂供应商。③其他违规采购。一是1家医院对骨科等高值耗材出库收费缺乏有效监管,存在违规收费行为。二是1家医院在耗材采购招标公告中,违规明确要求供应商免费提供设备。三是1家医院违规处置资产及维修医疗设备,涉嫌导致国有资产损失。四是1家医院未按规定收取和退还履约保证金涉及金额258.38万元。
(3)其他方面。①2家医院违规与社会资本合作举办营利性机构获利288.07万元。②1家医院违规委托第三方管理耗材库房,第三方获取商业利益44.43万元。
四、国有资产审计情况
2022年,在各项审计中继续重点关注行政事业、自然资源等2类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
(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审计情况。在2个县级部门预算执行、5个县级部门、乡镇、医院经济责任审计中,对相关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使用情况开展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部门资产底数不清。一是漏登资产。5个单位将本应纳入固定资产核算的资产未作登记。1个单位漏登无形资产。二是固定资产账账不符。3个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财务账表二者不符。三是固定资产账实不符。1个单位重复登记固定资产,涉及金额508.4万元。1个单位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涉及金额29.66万元。
2.国有资产基础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2个单位未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盘点;2个单位未对已停用待处置的固定资产及时按规定进行处置;3个单位未建立固定资产卡片;1个单位未将捐赠资产纳入固定资产管理。
3.疫情防控物资监督管控不到位。个别疫情防控物资采购后未及时入账,未实现财务监督管理。
(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情况。对1个乡镇2名领导干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审计结果表明,相关领导干部能够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但也发现以下主要问题:
1.贯彻执行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方面。(1)镇村河长履职不到位。一是巡河不到位且记录不完整。二是畜禽养殖监管不到位,导致环境污染。(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不佳。
2.遵守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方面。(1)对辖区内养殖场监管不到位,存在河道污染风险。2家养殖场均设置在距离复兴河不到500米的限养区范围内。(2)违法占用耕地行为仍在新增。存在2宗违法占用耕地行为,涉及面积19.48亩。
3.完成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情况方面。(1)农村“厕污共治”目标任务未全面完成。2019至2021年县政府下达室外治污目标任务共2100户,共计完成893户,尚有1207户任务未完成。(2)验收监管不到位。厕污共治项目验收时把关不到位,向施工方多支付厕所及化粪池改建费0.27万元。
4.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监督责任方面。(1)推动农业废弃物回收工作不够有力。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政策宣传、回收归集督促检查等工作落实不到位。(2)垃圾清运和河道清漂工作不到位。未建立相应考核监督机制,未登记垃圾清运台账,转运工具为非密闭货车,运输过程中容易抛洒,造成二次污染。复兴河(敖滩村与望乡坪村交界处河段)近20米的水域大面积爆发水葫芦,堵塞河道,严重威胁到水环境的生态平衡。(3)土地流转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一是未严格执行30亩以上的耕地流转登记上报制度。二是有7笔单次流转100亩以下的规模经营情况未按程序审查,总量达373.76亩。三是存在辖区内因业主管理不善终止经营,流转的土地部分撂荒、拖欠群众土地租金、民工工资等问题。(4)撂荒地治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存在瞒报漏报撂荒地的情况,影响我县摸清底数和推动治理。
5.组织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运行方面。(1)未经审批擅自变更项目实施地点。在未按规定报上级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变更项目实施地点,已建成的蓄水池大部分闲置,处于未蓄水、未使用状态,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佳。(2)验收不实,多计工程量,造成财政资金损失浪费约2.22万元。一是山坪塘收方多计工程量。二是蓄水池建设规模不达标。(3)项目实施方式不合规。实施的山坪塘项目未按要求实行村民自建,而是直接按总包干方式承包给个人实施建设,涉及资金8万元。(4)工程项目建设程序不合规。农贸市场项目未按规定要求履行政府采购程序,涉及资金53.1万元。
五、公共投资项目审计情况
2022年,我县认真执行全国人大法工委和审计署投资审计要求,紧扣“政治—政策—项目—资金”的主线,不断完善公共投资领域治理体系。一年来,共审计项目8个,涉及项目投资额16.75亿元,审计发现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等问题58个。
(一)要素保障不到位,项目建设进度滞后。一是项目进度滞后。中共武胜县委党校二期项目等3个项目实际建设进度与预期不符,难以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二是资金保障不到位。火锅产业160亩征地土地整理项目等5个项目,不同程度存在资金缺口。三是用地保障不到位。武胜县教育基地建设工程(龙女湖中学)项目,于2022年3月19日开工建设,截至2022年7月19日,二期用地因安置补偿未完成未达到供地条件。
(二)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一是“放管服”改革落实不到位。武胜县教育基地建设工程(龙女湖中学)项目,重复收取保证金。二是未严格履行合同条款,拖欠中小企业工程款。武胜县祥升大道延伸段跨线桥工程等12个项目欠拨民营企业工程款(4个项目欠拨工程进度款321.24万元)。三是对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不到位。武胜县火锅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期)项目,未按规定对农民工工资进行专户支付。
(三)项目建设管理不规范。一是基本建设程序不规范。未按要求签订合同及履行合同约定,未按规定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土保持方案,未取得施工许可开工建设,未按规定编报竣工决算文件等。二是参建单位履职不到位。建设单位对监理单位履职监管不到位。如G350线(龙女镇天平村)至太极湖大桥快速通道(礼安镇越江村—万善镇石屏村段)建设项目,K4+490段部分路基下陷坍塌,水稳层出现连续纵向裂缝约20.4米,监理未发现该问题,严重影响道路质量安全。建设单位对测绘单位履职监管不到位。如街子镇奶子山村等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及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单位委托的某测绘公司出具的测绘结果不真实,涉嫌导致财政资金损失。三是工程变更不规范。武胜县城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等7个项目存在工程变更管理不规范问题,其中3个项目工程变更程序不完整,2个项目未按规定对工程变更进行财政评审,2个项目工程变更不及时。
(四)项目资金管理不到位。一是超支工程进度款。武胜县迎宾大道C段一级土地整理项目超支工程价款。二是扩大项目资金使用范围。武胜县教育基地建设工程(龙女湖中学)项目将不应纳入的建设单位3个办公室维修费用列入项目建设成本。三是项目资金到位率低。县委党校二期项目,截至2022年11月,资金到位率仅为10.4%,影响施工进度。
六、审计移送问题线索情况
2022年6月以来,审计共发现并移送违纪违法问题线索11起,涉及3845.05万元、10人。一是向公安机关移送的实施诈骗犯罪骗取财政资金问题线索,给予该法人开除党籍、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的处分和刑事处罚,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二是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的涉嫌履职不到位,造成较大资金损失的问题线索,一定范围内给予通报正科级领导干部1人,党内严重警告副科级领导干部1人,诫勉谈话工作人员1人,收回财政资金35.75万元。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的某村原支部书记涉嫌侵占工程款问题线索,给予1人党内警告处分。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的4名公职人员涉嫌虚报冒领国有资金7.86万元的问题线索,正在调查处理。三是向县财政局移送的涉嫌拆分项目规避政府采购的问题线索,对1个部门给予警告的行政处罚。向县财政局移送的未按规定实施政府采购的问题线索,对1家医院给予警告的行政处罚。向县财政局移送会计、出纳由同一人兼任的问题线索,责令整改,移交出纳工作。向县发展和改革局移送的项目施工未进行公开招投标程序的问题线索,正在调查处理。向县商务局移送的工作人员履职不到位,验收把关不严的问题线索,对1名副科级领导干部批评教育。
七、审计建议
(一)加强财政统筹,提升财政保障能力。积极应对当前财政收支严峻形势,加强财政资源资产统筹和财政支出政策统筹。加强与上级政策对接,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收入管理,按规定将资产出租、处置等收入及时上缴国库。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思想,压减支出统筹用于亟需资金重点领域,优先统筹用于基层“三保”、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项目等方面,有力保障财政平稳运行。
(二)强化预算管理,推动财政资金提质增效。一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全面落实县人大决议决定,深入贯彻县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有关要求,依法向县人大报告预算执行、预算调整、政府债务等重要事项,配合推进县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同时,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加快支出进度,提高预算执行质量。二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完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逐步将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各环节相融合,压实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加强事前绩效评估,促进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不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三是加强预算刚性约束,严肃查处各类违反财经纪律问题。加强各类监督的贯通协调,实现信息沟通、线索移送、协同监督、成果共享。加大对财经领域虚报冒领财政资金、损害侵占群众利益、审核把关不严导致重大资金损失、单位财务收支违规违纪等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严肃财经纪律的长效机制。
(三)严守安全红线,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一是积极防范财政安全风险。加强预算内基本建设、专项债券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推进资金加快使用、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严格落实财政暂付款清理消化目标,严禁违规新增暂付款。二是及时解决国企国资领域突出问题。进一步健全细化“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及操作规程,优化资产资源配置,增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三是加强资源环境保护。进一步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完善占补平衡相关政策,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及时整治突出问题。
本报告反映的是此次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对这些问题,县审计局依法征求了被审计单位意见,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对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依纪依法移交有关部门进一步查处。有关部门和单位正在积极整改。县审计局将跟踪督促,年底前报告全面整改情况。
各位常委会组成人员,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各项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审计机关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把握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为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强县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