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华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重点小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建议》(第004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健全水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机制工作要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聚焦“清河、护岸、净水、保水、禁渔”五项行动,推动河湖治理走深走实,全市1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国考断面Ⅱ类水质占比为71.4%,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水环境质量持续有效改善。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高位推动,扛牢扛稳属地责任。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各级干部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建立河湖长制,并推动高效运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各级河湖长既挂帅、也出征,切实开展巡河护河,解决河湖突出问题。二是突出规划引领。将全市重点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广安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要内容,先后制定广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流域“十四五”水污染防治等系列规划,实行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统筹治理,推动全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地见效。三是逗硬考核问效。印发《广安市环境质量改善不力约谈办法》,对考核断面水质未达标的,采取预警提示、通报及约谈等惩戒措施倒逼工作落实,出台《广安市水环境生态补偿办法》,将长滩寺河、芦溪河、西溪河等重要小流域水质改善纳入生态补偿内容,每月对生态补偿考核断面开展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按月核算补偿金额并通报相关单位,凝聚共治合力。
(二)坚持问题导向,铁腕治污改善水环境。
一是加强城镇生活污染治理。推动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补齐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建设短板,累计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站)111座,配套管网1795公里,城市、县城、建制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9.5%、97.2%、89.8%,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城镇污水治理成效明显。提升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能力,编制城乡环卫一体化规划,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转运处理设施建设。城市(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镇乡生活垃圾转运设施覆盖率均达100%。二是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大力实施农药化肥减量控害增效行动,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统筹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强化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根本好转。2023年任务是建设(改造)104个村11105户无害化厕所,目前全市已完成全部改建任务,完成率100%。行政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72.4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4.63%,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95.7%。三是加强流域联防联控。深化与南充市、达州市以及重庆市渝北区、合川区等地联合治理,签订《南溪河联合治理行动合作协议》《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等20余份,并与重庆市合川区建立南溪河流域川渝联合执法、水质监测机制,与重庆长寿区等地共建应急监测简易实验室和应急物资储备库,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预防预警体系逐步完善。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深化联防联控机制落实。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健全水环境管理控制单元体系,加强嘉陵江、渠江、御临河等良好水体保护,巩固提升南溪河、西溪河等流域治理成效。进一步推动《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协议》《全面推行河长制跨省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框架协议》中明确的各项内容机制,加力加速构建体系化联防联控模式,深入开展区域标准差异研究,推进生态环境标准统一。清理评估环境准入政策,坚持一张负面清单管两地。
(二)加快补齐短板弱项。继续实施一批项目,新(改、扩)建生活污水处理厂11座规模9.1万立方米/日、配套生活污水管网99.5公里。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市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将得到进一步完善,设施承载能力、运行能力进一步提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三)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要求,调整养殖业结构,积极推广适合当地资源环境条件、符合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向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和生产模式,提高种养结合配套水平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狠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抓实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试点,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不断提高测土配方施肥覆盖度。
广安市水务局
2024年6月20日
(联系人:范冬琴 15348286160)
相关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