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 公文种类
  • 发布机构 广安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2025-07-15
  • 发布日期 2025-08-06
  • 文号 广市农函〔2025〕137号
  • 有效性 有效

广安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180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5-08-06 16:31 来源:广安市农业农村局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陈卓委员:

提出的《关于培育壮大“新农人”队伍的建议》(第18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科学引进,激发“源头活水”方面

一是出台创业政策。出台返乡农民工创业补贴、担保贷款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及财政贴息,2024年以来,共发放创业补贴336万元,创业担保贷款6.61亿元,新增返乡创业1548人,新增创办企业585个,吸纳劳动就业1.04万人二是落实惠农政策。严格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等普惠性惠农政策,及时兑付补贴资金,激发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发展乡村产业的积极性。2024年发放惠农补贴资金约4.46亿元。三是鼓励融合发展。出台《广安市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建基地、搞加工、促融合、创品牌四大重点任务,提出了发展目标,有力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2024年,我市举办了“春风撞满怀,花桥等你来”广安花桥油菜花节、浔栖江南度假区黄桃产销会、四川·广安柚“相见”美丽乡村中国行、华蓥山蜜梨采摘节、银城花海赏花节、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爱在七夕”、第二届大地油菜乡村文化旅游节等大、小节庆活动83次,提升了我市休闲农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游客吸引力。四是加大成果转化运用。加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引进、试验示范力度,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全市建立智慧测报、无人机飞防等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区30个,筛选出适宜广安种植推广的新品26,油菜新品种“广油1”获农业农村部登记,全市农机总动力达270.6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2%

二、创新培养,壮大“战略阵地”方面

一是开展典型选树宣传。开展“新农人”先进典型评选活动,通过短视频、纪录片等形式挖掘宣传“80”“90”新农人创业故事。二是开展沉浸式体验。依托数字乡村建设成果,开发“智慧新农人”VR体验平台,模拟无人机播种、智能大棚管理等现代农业场景,组织城市青少年开展“田间课堂”实践活动。政策解读与职业规划。三是创新政策解读方式。制作《新农人政策一本通》动画手册,通过“政策云直播”等形式解读土地流转、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同步开设“新农人职业发展规划”专栏,邀请专家解析农业产业链升级机遇。四是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网络、媒体等资源优势统筹推进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建设。结合智慧广电基层治理信息化成果以及广播电视惠民措施等,以“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智慧乡村治理试点为切入点,用活用好广播电视的通信、人力、产品等资源,积极构建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

三、移风易俗,营造“和美乡村”方面

一是陋习整治。在县域层面制定婚丧嫁娶标准,明确彩礼上限、宴席规模等细则,通过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强化执行。同时,建立事前报备、事中督导、事后回访的全流程管理机制。二是人情减负。推行积分制管理,将移风易俗行为纳入积分体系,可兑换生活用品或创业贷款额度。同时,开展“零彩礼集体婚礼”“低碳祭扫”等主题活动,引导群众破除攀比心理。三是文化浸润。创作《移风易俗三句半》《乡村振兴进行时》等寓教于乐、喜闻乐见文艺作品,依托三下乡”“欢乐农家大赛”“魅力乡村竞演大赛等载体开展巡演,通过艺术形式传递文明理念。四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立足实际抓好顶层设计,在试点先行上发力,在群众主体上落脚,在压实责任上逗硬,在建设成效上求实,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65个。

四、高效管理,共奏“人才乐章”方面

一是聚焦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创新型人才。印发《关于实施2024年“技能广安”示范性培训的通知》《广安市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广安市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劳务品牌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等文件,指导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符合条件的“技能广安”示范性培训班次给予培训补贴,2024年以来全市兑付补贴培训资金924万余元;对新认定的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资金100万元,对新认定的市级工作室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资金5万元,对市级工作室领衔人连续3年给予每个月1000元的津贴。二是聚焦文化骨干培训,培养实用型人才。对接联系人社、财政、妇联等部门,积极投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全面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养,通过人才支撑培训项目资金支持,大力扶持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等农村实用人才。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指导开展基层乡村实用管理人才、基层种植养殖专业人才、高素质农民、技术农民等培训项目,积极锻造一批乡村实用人才队伍,通过发展产业,让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适销对路,激发群众生产积极性,让农民群众能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分红以及就近务工等方式,增加家庭收入,实现发家致富。三是聚焦农业技术培训,培养高素质农民。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层级上以县级培训为主、省市调训为辅,县级以县域乡村和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培育,省市级围绕区域产业布局需要和学员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开展培育。产业上按照粮油、经作、畜禽的产业类别建立培训班级,在省市调训中根据需求设立农机手、农村电商等专业性强的班级。2024年,全市培训高素质农民1772人(其中省级调训54人、市级调训59人、县级培训1659人),组织55名乡村产业带头人赴四川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参加“头雁”培训,组织15名学员到四川农科村参加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下一步,全市围绕农业强市和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广安行动强化乡村人才支撑的要求,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聚焦我市乡村振兴和“311”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人才需求,多渠道争取政策扶持,多形式开展教育培训,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人员参加职称评定,不断加强农村“新农人”队伍建设。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恳请您一如既往对现代农业发展、乡村人才发展等给予更多的关注,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祝工作顺利,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广安市农业农村局

2025710

(联系人:曾应春;联系电话:18188322181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