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建筑垃圾治理,2020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要求政府建立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制定包括源头减量、分类处理、消纳设施和场所布局及建设等在内的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为完善全市建筑垃圾治理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提升建筑垃圾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动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编制了《广安市城市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专项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期限和范围
规划期限为2024至2035年,其中近期2024至2030年,远期2031至2035年。规划范围为广安市全域行政范围的中心城区。建筑垃圾运输线路、处置设施规划等根据实际情况可按需扩展为市域范围。
三、规划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建设,逐步建立“源头减量、分类处理、综合利用、无害处置、市域统筹、智能监管”的建筑垃圾治理体系。到2030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低于85%,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不低于85%。到2035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低于90%,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0%。
四、片区划分
遵循运输距离适当、设施建设集约的原则,将广安市域划分为三个建筑垃圾处置利用空间片区,以统筹处置利用设施建设。其中,广安区、前锋区、广安经开区、华蓥市、岳池县划分为“广安片区”;武胜县划分为“武胜片区”;邻水县和川渝高竹新区(广安部分)划分为“邻水片区”。
五、主要规划内容
(一)收集运输体系规划。一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开展绿色策划,实施绿色设计,推广绿色施工,确保源头减量。二是明确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装修垃圾收运模式。三是明确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点技术要求,规划布局转运调配场8处。四是规划市域内运输主要通道为:G350(S304)、弘前大道、广前公路、广华大道、广华直达通道、广岳大道、广岳南线、X151、广渝快速通道(武胜沿口至街子段)、G210、渝邻快速通道。建筑垃圾处置所确定的运输线路需征得交管部门的同意。
(二)处置利用体系规划。规划布局无害化处置设施13处,其中广安片区3处填埋场、3处堆填场,武胜片区1处填埋场、3处堆填场,邻水片区1处填埋场、2处堆填场。规划布局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5处,其中广安片区2处、武胜片区1处、邻水片区2处。
(三)污染环境防治管控规划。根据环境保护原则,重点管控新区建设区域和旧城更新区域、运输线路、处置设施等对象,明确大气、噪声、水、土壤、生态等方面环境污染防治管控措施5条。
(四)管理体系规划。明确管理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责,从完善顶层设计、健全处置核准制度、强化源头管控、加强运输监管、提升处置利用能力、制定处置付费制度、加强应急管理等方面完善全过程管理体系。
(五)近期建设规划。开展存量建筑垃圾综合治理工作,新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4处(其中1处在建)、堆填场3处、填埋场5处、转运调配场6个。
六、保障措施
建立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信用管理等工作机制,加强税收激励、财政补贴、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相关产业等方面政策扶持,强化用地、资金、技术等要素保障,搭建信息化监管平台,引导群众参与监督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相关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