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发布机构 广安市生态环境局
  • 成文日期 2024-06-04
  • 发布日期 2024-06-04
  • 文号
  • 有效性

广安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6月4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发布日期:2024-06-04 23:59 来源:广安市生态环境局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3000吨/年农药中间体及其配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精细化学品及高效芯片材料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6月5日—2024年6月12日(共5个工作日)。

电    话:0826-2352066

地    址:广安市生态环境局政策法规科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5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项目

名称

建设

地点

建设

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

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3000吨/年农药中间体及其配套建设项目

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桥工业园区

广安利尔化学有限公司

重庆环科源博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在广安利尔化学有限公司现有400亩和99亩地块预留区域内建设,不新征占地,本项目占地面积约72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在利尔化学现有99亩土地上新建加氢、醚化、硝化等工段生产装置及配套公辅工程设施,实现年产3000吨农药中间体的生产,在现有400亩地块增加乙醇精制单元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乙醇混合液进行综合利用,实现年产工业乙醇9000吨、工业乙酸乙酯5000吨。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800万元。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及对策和措施

(一)现有生产设施设备拆除。拆除过程应采取以下污染控制措施:施工前必须经业主单位安全技术人员确认,首先检查设施是否有残留化学品的存在,有则必须先进行物料转移;拆除与RTO相连的所有管线,首先确认管线内没有物料,并进行必要的清洗或吹扫,确认符合安全动火条件。正式动火切割之前,先联系业主单位,经取样分析确认安全后方可动火;施工人员佩戴必要的劳动防护器具,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用车辆将拆除后的贮罐运输到厂家指定的地点摆放;根据拆除活动及土壤污染防治需要将拆除活动现场划分为拆除区域、设备集中拆解区、临时贮存区等,实现污染物集中产生、集中收集,防止和减少污染扩散;不同区域应设立明显标志标识,标明污染防治要点、应急处置措施等。尽量避免在大风时间施工;拆除过程操作工人必须对有毒有害污染物进行防护工作;拆除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工地设置硬质围挡,并采取覆盖、分段作业、择时施工、洒水抑尘、冲洗地面和车辆等有效防尘降尘措施;设备放空过程中采用惰性气体吹扫,设备放空过程中采用惰性气体吹扫产生的废气依托现有废气处理装置处理可行;拆除活动选择晴好天气,避免在雨期施工。设备放空产生的清洗废水,应收集至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拆除过程需防治设施内残留的固体废物遗撒导致的二次污染,对易受到二次污染的区域铺设防渗层。拆迁尽量避开雨季,防止因雨水淋滤危险废物造成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要求,防止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有效控制和消除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气、废水、工业固废以及噪音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认真贯彻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综合管理方针。拆除时要注意厂区内的树木、绿化带保护。保护拆除施工区域及周边环境,保护大气、水体、土壤不受污染。做好废水、各种废弃物、噪音等防治措施。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内所有施工废弃物、工程余料、废料、施工用具等,保持施工现场及周边道路的整洁。配合广安利尔化学有限公司要求,坚持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施工场地的清洁工作。保持施工现场文明、卫生,设备、物料及余料摆放整齐,不随意弃置废弃物。采用节能、环保型的工程机械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噪音污染。施工过程中,如发生污染环境事件,应尽快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报告当地生态环境部门。拆除活动结束后,应根据《企业拆除前现场清查登记表》、《污染防治方案》,逐项对设备拆除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拆除工作无遗漏。拆除活动结束后,应对现场内所有区域进行检查、清理,确保所有遗留物料及残留污染物、拆除产物及拆除活动产生的废物等得到合理处置,不遗留土壤污染隐患。应对施工现场新建的临时污染防治设施,如临时清洗设备、防渗、隔离、围挡等进行移除、清理。

(二)噪声。施工期噪声影响主要为项目施工机械噪声和施工交通噪声对周边敏感目标的影响,施工期噪声污染源主要由施工作业机械产生。治理措施:①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制订科学的施工计划,应尽可能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使用,除此之外,高噪声设备的施工时间远离周围敏感目标,尽量安排在日间,减少夜间施工,倡导文明施工;②合理布局施工现场,高噪声施工机械尽量布置在远离敏感点的一方,同时应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以避免局部声级过高;③降低设备声级,设备选型上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保持机械润滑,固定机械设备如挖土、运土机械,如挖土机、推土机等,采取排气管消音器和隔离发动机振动部件的方法降低噪声;④降低人为噪音,按照规定操作机械设备,在挡板、支架拆卸过程中,应遵守作业规定,减少碰撞噪音;⑤建立临时声屏障,对位置相对固定的机械设备,能在棚内操作的尽量进入操作间,不能入棚的,可适当建立单面声屏障。⑥对长期工作在强噪声工作岗位的施工人员,上岗时须佩戴耳塞等防护工具,并实行定时轮换制度。

(三)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地基开挖弃土、沉淀池泥沙、施工工程产生的建筑废料、装修过程中产生的装修垃圾、施工期油漆桶以及综合施工场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本项目涉及土方量绝大部分来自于区内土地平整、地下室的开挖以及地基开挖过程。防治措施:①项目土石方开挖的同时,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开挖、回填工作。同时还要求在雨季不进行开挖作业或只进行小规模作业,尽可能,减少堆放土形成水土流失现象;②施工场地四周修建围护结构,及时清运弃土,夯实回填土、施工采用硬化路面,建设临时截水沟、排洪沟,减少水土流失;③弃土运输路线尽量选择远离城镇的道路,施工车辆及运输车辆在驶出施工区前,轮胎需作清泥除尘处理,不得将泥土尘土带出工地;弃土运输车辆采取篷布加盖措施,严禁洒漏;④对外运过程中溢撒在项目区周边的土石要及时进行清理,避免随降雨汇入周边水体。本项目施工过程中设置沉淀池处理施工废水,会产生少量泥沙,由于此部分固废产生量较少,项目方拟将此部分泥沙外运至场地外低洼处填埋。建筑垃圾主要包括砂石、石块、碎砖瓦、废木料、废金属、废钢筋等杂物,收集后运往建筑垃圾处置场。生活垃圾主要来源于施工人员的生活。施工废料主要包括装修废料等,部分回用或收集后外售,剩余部分定点堆放由施工方清运,对周边环境基本无影响。此外,针对施工期油漆桶,项目拟在生产车间(按重点防渗处理后)设置1个临时油漆桶暂存间,定期收集后,外委有资质单位处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袋装集中收集后统一送园区收集站,园区再送往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禁止就地填埋,以避免对区域环境空气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构成潜在的影响因素。生活垃圾及时清运,避免恶臭和蝇虫污染。

(四)废水。施工期废水主要为工地生活污水、地坪设备冲洗废水、基础开挖泥浆水和混凝土搅拌废水。治理措施:①砂石料冲洗废水沉淀后回用于施工。部分废水澄清后可用于建筑工地洒水防尘。人工运输水泥砂浆时,应避免泄漏,泄漏水泥砂浆应及时清理。运浆容器和搅拌用具,工作时尽量集中放置,及时清洗,冲洗水引入沉降池。②混凝土养护可以直接用薄膜或塑料溶液喷刷在混凝土表面,待溶液挥发后,与混凝土表面结合成一层塑料薄膜,使混凝土与空气隔离,封闭混凝土中水分不再蒸发外逸,水泥依靠混凝土中水分完成水化作用,因用水量较小,且不产生废水,故养护废水可以不需专门处理。③基坑废水必须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全部用于建筑工地洒水降尘,严禁排入市政管网和河流。④车辆冲洗废水主要为含油废水,应尽量要求施工机械和车辆到附近专门清洗点或修理点进行清洗和修理,小部分在项目区内进行清洗和修理所产生的含油废水或废弃物,不得随意弃置和倾流,可用容器收集,由有资质单位回收利用,以防止油污染。机械保养冲洗水、含油污水不得随意排放,要建小型隔油池,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再用于洒水降尘,严禁排入市政管网和河流。项目施工区生活污水输送到园区污水厂,经园区污水厂处理后达标排放。

(五)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根据要求施工期做到“六必须”(即必须打围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湿法作业、必须配齐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六不准”(即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高空抛撒建渣、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不准现场堆放未覆盖的裸土)、“六个百分百”(即施工工地周边100%围挡、物料堆放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拆迁工地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加强对建设工地的监督检查,督促责任单位落实降尘、压尘和抑尘措施。项目通过科学施工、文明施工,并封闭施工现场,定期洒水,对施工车辆必须实施限速行驶等扬尘防治措施,其产生的扬尘可得到有效控制。所有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等须均采用满足国家第三阶段排放标准(即《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法(中国III、IV、V阶段)》(GB17691-2005)中的第三阶段排放控制要求)要求的施工机械,降低尾气排放。加强施工机械的保养维护,提高机械的正常使用率;加强对机械、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烟度和颗粒物排放;动力机械多选择使用电动工具,严格控制内燃机械的使用,场内施工内燃机械(如铲车、挖掘机、发电机等)安置有效的空气滤清装置,并定期清理;禁止使用废气排放超标的车辆。

(六)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场地临时堆方因结构松散,可能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环评建议,及时将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弃土运至本项目厂区内进行回填;挖方作业避开雨季;场内雨水排放通道上建简易沉沙凼;工程完工后及时恢复施工迹地,严格控制临时堆方堆置地点,并对临时堆放点进行必要的挡护措施。

二、运营期环境影响及对策和措施

(一)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项目丙炔氟草胺中间体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为反应废气、萃取废气、蒸馏废气、真空废气等,经“两级碱液吸收、两级深冷回收、两级深冷回收+NMP吸收+碱液吸收”预处理后进入利尔化学400亩地块现有RTO进行处理;乙醇精制装置产生的精馏不凝气经“两级碱液吸收”预处理后进入利尔化学400亩地块现有RTO进行处理。本项目拟拆除现有处理能力3万m3/h的RTO,新建一套处理能力9万m3/h的RTO,形成9万m3/h和6万m3/hRTO各一台(6万m3/hRTO为备用),进入RTO处理系统的有机废气经“碱洗+水洗+RTO焚烧+急冷+碱洗”工艺处理后由40米高排气筒排放。

(二)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扩建项目废水主要为生产废水、设备地坪冲洗水、工艺废气处理废水、真空泵排污水、生活污水等。项目产生的废水分质分类收集后通过泵提升至管廊架输送至利尔化学现有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和园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后,纳入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渠江。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扩建项目主要的噪声源有引风机、真空机组及各类泵等机械设备,噪声值在75~95dB(A)之间,通过对高噪声设备采取吸声、消声、隔声、减振及绿化等综合措施后,控制噪声值在75dB以下,根据影响预测,昼夜间各厂界影响值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3类标准要求。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催化剂、废硫酸,污水处理站生产废水除氟预处理工序产生的废渣、废气处理工序产生的冷凝液和定期更换的NMP吸收液、原料使用、中间产品和产品包装过程沾染危险化学品的废包装等危险废物分类收集,依托现有危废暂存间暂存,然后外委有资质单位处置(废气冷凝液进入项目各工段生产装置套用,NMP吸收液进入车间蒸馏回收后循环使用)。生活垃圾交环卫部门处置。

(五)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防治措施。项目不开采使用地下水,同时项目生产车间、事故池、初期雨水池等区域按要求进行防渗处理,采取的地下水防治措施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故项目建成投产后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明显影响。项目针对各类污染物采取了对应的污染治理措施,可确保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及防止渗漏发生,可从源头上控制项目对区域土壤环境的污染源强,确保项目对区域土壤环境的影响处于可接受水平。因此,只要企业严格落实本报告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项目对区域土壤环境影响是可接受的。

(六)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环境影响。本项目生产和使用的物料具有一定的燃爆性、毒害性或腐蚀性。本项目涉及多种危险化学品;其环境风险类型主要是生产区及贮存区的泄漏、火灾和爆炸,以及环保设施出现故障而导致的事故性排放,事故发生后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将造成环境污染。项目最大可信事故是车间暂存罐泄漏及火灾、爆炸事故。根据定量预测,在项目设定的情景下发生二氯乙烷储罐火灾爆炸事故,伴生的光气可对厂区周边最远约1280m范围的居民、企业等造成一定影响。本评价结合项目建设内容、安评、设计和国家相应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等提出了相应的环境风险防控措施,最大化地降低项目建设和运行带来的环境风险隐患。同时提出了环境风险应急预案修订要求。

三、其他部门意见

项目经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备案同意(备案号:川投资备【2302-511624-04-01-482962】FGQB-0041号)。

2

精细化学品及高效芯片材料生产项目

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桥工业园区

四川科隆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环科源博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占地面积约162.88亩,建筑面积108584.6平方米,新建三酸车间、无机车间、药辅车间、色谱车间、包装车间、氨基酸车间,甲类成品库,危废库,阴凉库、质检楼、控制室、罐区等公辅设施,建成后可具备年产化学试剂(含超高纯试剂、通用试剂、食品添加剂、消毒剂)、药用辅料设计产能合计为约4.74万吨(含副产工业品);医药中间体氨基酸衍生物设计产能为年产208吨生产规模;年分装量(包装车间)约6.6万吨(其中自产约1万吨,外购约5.6万吨);票据式经营约0.12万吨/年并配套建设库房、污水预处理站、配电站、办公楼、质检楼等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35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755万元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及对策和措施

(一)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根据要求施工期做到“六必须”(即必须打围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湿法作业、必须配齐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六不准”(即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高空抛撒建渣、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不准现场堆放未覆盖的裸土)、“六个百分百”(即施工工地周边100%围挡、物料堆放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拆迁工地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加强对建设工地的监督检查,督促责任单位落实降尘、压尘和抑尘措施。项目通过科学施工、文明施工,并封闭施工现场,定期洒水,对施工车辆必须实施限速行驶等扬尘防治措施,其产生的扬尘可得到有效控制。所有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等须均采用满足国家第三阶段排放标准(即《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法(中国III、IV、V阶段)》(GB17691-2005)中的第三阶段排放控制要求)要求的施工机械,降低尾气排放。加强施工机械的保养维护,提高机械的正常使用率;加强对机械、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烟度和颗粒物排放;动力机械多选择使用电动工具,严格控制内燃机械的使用,场内施工内燃机械(如铲车、挖掘机、发电机等)安置有效的空气滤清装置,并定期清理;禁止使用废气排放超标的车辆。

(二)噪声。施工期噪声影响主要为项目施工机械噪声和施工交通噪声对周边敏感目标的影响,施工期噪声污染源主要由施工作业机械产生。治理措施:①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制订科学的施工计划,应尽可能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使用,除此之外,高噪声设备的施工时间远离周围敏感目标,尽量安排在日间,减少夜间施工,倡导文明施工;②合理布局施工现场,高噪声施工机械尽量布置在远离敏感点的一方,同时应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以避免局部声级过高;③降低设备声级,设备选型上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保持机械润滑,固定机械设备如挖土、运土机械,如挖土机、推土机等,采取排气管消音器和隔离发动机振动部件的方法降低噪声;④降低人为噪音,按照规定操作机械设备,在挡板、支架拆卸过程中,应遵守作业规定,减少碰撞噪音;⑤建立临时声屏障,对位置相对固定的机械设备,能在棚内操作的尽量进入操作间,不能入棚的,可适当建立单面声屏障。⑥对长期工作在强噪声工作岗位的施工人员,上岗时须佩戴耳塞等防护工具,并实行定时轮换制度。工程的建设中只要规范施工,合理安排工序,使各种施工机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限制,施工期噪声对环境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三)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地基开挖弃土、沉淀池泥沙、施工工程产生的建筑废料、装修过程中产生的装修垃圾、施工期油漆桶以及综合施工场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本项目涉及土方量绝大部分来自于区内土地平整、地下室的开挖以及地基开挖过程。防治措施:①项目土石方开挖的同时,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开挖、回填工作。同时还要求在雨季不进行开挖作业或只进行小规模作业,尽可能,减少堆放土形成水土流失现象;②施工场地四周修建围护结构,及时清运弃土,夯实回填土、施工采用硬化路面,建设临时截水沟、排洪沟,减少水土流失;③弃土运输路线尽量选择远离城镇的道路,施工车辆及运输车辆在驶出施工区前,轮胎需作清泥除尘处理,不得将泥土尘土带出工地;弃土运输车辆采取篷布加盖措施,严禁洒漏;④对外运过程中溢撒在项目区周边的土石要及时进行清理,避免随降雨汇入周边水体。本项目施工过程中设置沉淀池处理施工废水,会产生少量泥沙,由于此部分固废产生量较少,项目方拟将此部分泥沙外运至场地外低洼处填埋。建筑垃圾主要包括砂石、石块、碎砖瓦、废木料、废金属、废钢筋等杂物,收集后运往建筑垃圾处置场。生活垃圾主要来源于施工人员的生活。施工废料主要包括装修废料等,部分回用或收集后外售,剩余部分定点堆放由施工方清运,对周边环境基本无影响。此外,针对施工期油漆桶,项目拟在生产车间(按重点防渗处理后)设置1个临时油漆桶暂存间,定期收集后,外委有资质单位处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袋装集中收集后统一送园区收集站,园区再送往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禁止就地填埋,以避免对区域环境空气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构成潜在的影响因素。生活垃圾及时清运,避免恶臭和蝇虫污染。

(四)废水。施工期废水主要为工地生活污水、地坪设备冲洗废水、基础开挖泥浆水和混凝土搅拌废水。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作场地洒水,不外排。通过沉淀池处理后,上清液可以作为中水回用或用作洒水抑尘,池底泥沙作为固废运往建筑垃圾堆放场。施工废水严格禁止随意排放。项目施工区生活污水输送到园区污水厂,经园区污水厂处理后达标排放。

(五)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场地临时堆方因结构松散,可能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环评建议,及时将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弃土运至本项目厂区内进行回填;挖方作业避开雨季;场内雨水排放通道上建简易沉沙凼;工程完工后及时恢复施工迹地,严格控制临时堆方堆置地点,并对临时堆放点进行必要的挡护措施。项目方将在场界周边建立临时围墙,同时评价要求减少临时堆土的堆存坡度、堆放时间,及时夯实回填土,施工道路硬化,在施工场地建排水沟,防止雨水冲刷场地,并在排水沟出口设置沉淀池,使雨水澄清后再外排等措施,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二、运营期环境影响及对策和措施

(一)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项目废气污染源主要分为各产品线生产装置工艺废气、污水处理站臭气、危废库房废气、质检楼废气、备用锅炉燃烧废气、罐区呼吸废气以及装置区无组织排放等。其中,生产线工艺装置废气又分为各类含尘有机废气、酸性废气、碱性废气和含尘废气等,各类废气根据废气性质经车间配套建设的废气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1#氨基酸车间高浓有机废气先“冷凝”后经“两级碱洗+吸附棉吸附+两级活性炭吸附”处理后 24m排气筒排放(1#);3#氨基酸车间(氨基酸衍生物生产线后段工序)高浓有机废气先“冷

凝”后经“二级水洗”后处理后汇入 2#氨基酸综合废气处理系统与 2#氨基酸车间(氨基酸衍生物生产线前段工序)废气等一并经“两级碱洗+吸附棉吸附+两级活性炭吸附”处理后24m排气筒排放(2#);三酸车间试剂硫酸生产线、试剂盐酸生产线和试剂氢氟酸生产线分别经各自水洗涤后与盐酸罐、氢氟酸罐呼吸废气一并经“两级碱洗”处理后24m排气筒排放(3#);无机车间试剂硝酸生产线工艺废气经“二级水洗”后与试剂高氯酸生产线、试剂氯磺酸生产线和硝酸罐呼吸废气一并经“两级碱洗”处理后23m排气筒排放(4#);无机车间试剂氨水生产线和氨水储罐呼吸废气一并经“两级酸洗”处理后23m排气筒排放(5#);药辅车间试剂无机1~7#生产线和药辅无机1~3#生产线工艺废气一并经“一级酸洗+一级碱洗”处理后25m排气筒排放(6#);色谱车间试剂有机1~11#生产线和药辅有机1~7#生产线工艺废气一并经“冷凝+两级活性炭吸附”处理后27m排气筒排放(7#);甲类包装车间液体灌装线和甲类包装车间1条小包装手动分装固体线废气一并经“一级水洗+吸附棉吸附+两级活性炭吸附”处理后28m排气筒排放(8#);丙类包装车间固体包装线经“两级水洗”处理后26m排气筒排放(9#);质检废气经“一级酸洗+一级碱洗+吸附棉+两级活性炭吸附”处理后5m排气筒排放(10#),处理规模 6200m3/h;蒸汽锅炉设置“低氮燃烧器”,燃烧废气通过16m排气筒排放(11#);危废库房废气经“两级活性炭吸附”处理后16m排气筒排放(12#);罐区有机储罐呼吸废气经“两级活性炭吸附”处理后16m排气筒排放(13#);污水处理站废气经“一级碱洗+吸附棉+两级活性炭”处理后16m排气筒排放(14#)。

(二)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项目生产废水主要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艺废水、设备清洗废水、地坪清洗废水、包装桶清洗废水、工艺废气处理废水等。废水分为高浓高盐废水、高浓废水、一般废水,其中高浓高盐、高浓废水采用专用管道进行收集。高浓高盐废水预处理采用“蒸发除盐”后与高浓废水一并进入高浓废水收集池,采用“芬顿氧化”进行预处理,然后与一般废水进入综合调节池,厂区污水处理站采用“气浮+水解酸化+UASB+2A/O”进行处理,处理达到园区污水处理厂接管指标后,纳入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渠江。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拟建项目主要的噪声源有冷却塔、风机、空压机、各类泵等机械设备,噪声值在75~95dB(A)之间,通过对高噪声设备采取吸声、消声、隔声、减振及绿化等综合措施后,控制噪声值在75dB以下,根据影响预测,昼夜间各厂界影响值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3 类标准要求。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项目固体废物主要有氨基酸衍生物生产过程中蒸馏、过滤、提杂等工序产生的蒸馏残渣、过滤杂质等;试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滤料、滤渣和釜残;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废气处理工序产生的废活性炭、废吸附棉、废冷凝液;原料使用、中间产品和产品包装产生的沾染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废物;纯水站产生的废RO膜和EDI废阴阳离子膜;洁净间产生的废过滤网;职工办公、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等。分类收集后,危废外委有资质单位处置,一般固废、生活垃圾交环卫部门处置。

(五)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拟建项目不开采使用地下水,同时项目废水收集池、事故应急池、初期雨水池、甲类库房、生产车间危废库房、罐区及装卸区域等区域按要求进行防渗处理,采取的地下水防治措施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故项目建成投产后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明显影响。因此,只要企业严格落实本报告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项目对区域土壤环境影响是可接受的。本项目选址位于广安新桥化工园区内,区域现状为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用地范围内为三类工业工地,项目针对各类污染物均采取了对应的污染治理措施,可确保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及防止渗漏发生,可从源头上控制项目对区域土壤环境的污染源强,确保项目对区域土壤环境的影响处于可接受水平。

(六)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环境影响。本项目为专用化学产品制造和医药制造业项目,生产和使用的物料具有一定的燃爆性、毒害性或腐蚀性。本项目涉及多种危险化学品;其环境风险类型主要是生产区及贮存区的泄漏、火灾和爆炸,以及环保设施出现故障而导致的事故性排放;事故发生后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将造成环境污染。本评价结合项目建设内容、安评、设计和国家相应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等提出了相应的环境风险防控措施,最大化地降低项目建设和运行带来的环境风险隐患。同时评价提出了企业制定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明确企业在运行前应另行编制单独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报主管部门备案。

三、其他部门意见

项目经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备案同意(备案号:川投资备【2305-511624-04-01-418267】FGQB-0091号)。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